躲避隐私安全质疑 360混淆视听拿工信部作挡箭牌 |
|||
|
|||
发布时间:2013-3-13 9:59:46 |
|||
近日,《每日经济新闻》对奇虎360系列软件存在后门、侵犯用户隐私、控制用户终端等行为做了专题报道。对此,360发表声明回应称所有产品“通过了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的测评,取得了国家信息安全测评证书(安全工程类一级),均符合公安部、工信部等国家机关制定的互联网终端软件服务行业规范,以及国内外网络安全软件的各项标准,安全可信。” 但事实上,360所谓的“国家信息安全测评证书”并不是由工信部发布。360却以“工信部”之名对外发布调查结果,如此“狐假虎威”的行为已经严重损害了工信部作为国家行业主管部委的权威和声誉。 据悉,早在去年10月,工信部新闻发言人、通信发展司司长张峰表示,已经对奇虎360浏览器安全隐私问题进行调查。如果查实确有违法违规行为,工信部将依法予以严肃处理。 此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,一篇所谓《工信部公布调查结果 360浏览器被证明‘清白’》的新闻就出现在网络,新闻中公布了工信部下属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对360安全浏览器的安全性能的评测报告。评测中心的结果显示,360浏览器均在用户许可的情况下进行数据上传和下载,并在传输过程中实行了严格的加密处理。因此,360浏览器对数据传输和处理安全、可靠。 那么,事实真相究竟如何呢? 从上述新闻正文可以看出,出具调查结果的并非此前做出表态的工信部,而是“工信部下属中国软件评测中心”。而据其官方网站的信息显示,这一评测中心虽然“直属于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的一类科研事业单位,”但实际上是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控股的IT信息服务企业赛迪集团的成员之一,属于盈利性质的企业,并非国家监管部门。 因此,360对外公布所谓的“工信部公布调查结果”,其本质上只是邀请了一家盈利性企业对其产品实施评估,并非工信部官方的权威调查结果,也不等同于此前表示将对360进行调查的工信部官方态度。360只是利用用户不熟悉工信部部门设置,与公众玩起了文字游戏,意图混淆视听,逃避用户和媒体的追问。 此前,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石文昌也对这份“中国软件评测中心”出具的测评证明表示了质疑,他认为“报道说了很多外行话,主要表现在:1)对安全评测思想及其中的EAL概念不了解;2)对产品的安全性概念了解不够。因而,给出了要闹笑话的结论。”新浪微博网友“独立调查员”更调查发现“中国软件评测中心”实际上是和360有合作项目合作的的科研单位,不仅不存在独立性,其报告也存在以偏概全、答非所问的问题。 事实上,工信部作为主管国家信息产业运行的主管部委,根本不可能插手具体企业的内部运营和市场推广,更不可能为某家企业的诚信经营背书。而360在遭受外界质疑时以工信部作为回应外界质疑和国家监管的挡箭牌,已经严重损害了其作为国家行业主管部委的权威性和公正性,对行业和用户都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。 |
|||